Posted in

CVE-1999-1186漏洞分析报告

CVE-1999-1186 漏洞分析报告

文档版本: 1.0 创建日期: 2025-09-30 作者: 高级渗透工程师

免责声明

本报告仅用于教育、安全研究和授权测试之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不得将报告中的内容用于非法用途。使用者应对其行为承担全部法律责任。


1 漏洞概要

项目 描述
CVE 编号 CVE-1999-1186
漏洞名称 rxvt 通过 -print-pipe 参数权限提升漏洞
发布日期 约 1999 年(具体日期已不可考)
影响组件 rxvt 终端模拟器
漏洞类型 权限提升
威胁等级 高危
受影响系统 编译时启用了 PRINT_PIPE 选项的 Linux 发行版,包括但不限于 Slackware 3.0Red Hat Linux 2.1

2 漏洞描述

CVE-1999-1186 是一个存在于早期 Linux 发行版中 rxvt 终端模拟器中的本地权限提升漏洞。该漏洞的触发前提是 rxvt 在编译时被配置启用了 PRINT_PIPE 功能选项。

当 rxvt 程序本身被设置为 SetUID root 权限(一种常见的旧式配置,旨在允许普通用户执行某些需要特权的操作,如打印)时,攻击者可以通过其命令行参数 -print-pipe 指定一个恶意的自定义程序或命令。由于 rxvt 在以 root 权限运行期间未能对用户提供的该参数进行有效验证和安全处理,会导致其执行攻击者控制的恶意代码,从而获得完整的 root 权限。

3 漏洞原理与技术分析

3.1 技术背景

  • SetUID 机制: 在类 Unix 系统中,SetUID 是一个特殊的文件权限属性。当一个具有 SetUID 权限的可执行文件被运行时,该进程将获得文件所有者(例如 root)的权限,而非执行者的权限。这在当时是为了方便普通用户执行某些需要特权的任务。
  • rxvt 的 PRINT_PIPE 功能: 这是一个编译时选项。启用后,rxvt 会提供一个 -print-pipe 命令行参数,允许用户指定一个自定义的命令或脚本来处理打印文本的内容,而不是直接发送到系统的默认打印机守护进程。

3.2 根本原因

漏洞的根本原因在于 权限边界模糊输入验证缺失

  1. 特权上下文下的用户输入: rxvt 被设置为 SetUID root,这意味着它在启动时就拥有了最高的 root 权限。然而,它却允许普通用户通过 -print-pipe 参数传递并控制一个执行路径或命令。
  2. 缺乏安全验证: 程序在接收到 -print-pipe 参数后,未能以安全的方式处理该参数。它可能直接使用 system() 或类似的函数来执行用户提供的字符串,而没有丢弃其提升的权限(例如,通过调用 setuid() 恢复回实际用户的权限)。
  3. 命令注入与执行: 攻击者可以指定一个如 /bin/sh 或其它恶意脚本的路径作为 -print-pipe 的参数。当 rxvt 的相关功能被触发(例如,用户执行打印操作),程序将在 root 权限 下执行攻击者指定的命令,从而完成权限提升。

3.3 攻击场景复现

一个典型的攻击流程如下:

  1. 确认环境: 攻击者首先确认目标系统上安装了存在漏洞版本的 rxvt,并且该二进制文件具有 SetUID root 权限。可以通过命令 ls -l /usr/bin/rxvt 查看权限,输出中应包含 -rwsr-xr-x 中的 s 标志。
  2. 构造攻击命令: 攻击者创建一个用于生成 root shell 的命令。例如:
    rxvt -print-pipe "/bin/sh"

    或者,攻击者可能先编写一个获取 root shell 的脚本,然后指向该脚本。

  3. 触发漏洞: 运行上述命令后,当 rxvt 内部需要调用打印管道时(有时可能只需启动程序并触发打印事件即可),它会以 root 身份执行 /bin/sh。这样,攻击者便获得了一个具有 root 权限的 shell,实现了权限提升。

4 影响范围评估

4.1 受影响版本

此漏洞直接影响那些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的系统:

  • 使用的 rxvt 版本在编译时启用了 PRINT_PIPE 选项。
  • rxvt 可执行文件被设置了 SetUID root 权限。

明确受影响的发行版包括:

  • Linux Slackware 3.0
  • Red Hat Linux 2.1

其他同期可能采用类似配置的 Linux 发行版也可能受到影响。

4.2 潜在影响

成功利用此漏洞将导致:

  • 完全系统沦陷: 攻击者从普通用户权限提升至最高 root 权限。
  • 敏感信息泄露: 可以读取系统上的任何文件。
  • 系统完整性破坏: 可以修改或删除任何系统文件,安装后门等持久化恶意软件。

5 修复方案与缓解措施

此漏洞属于历史遗留问题,在现代操作系统中已得到根本性解决。当时的修复措施主要包括:

  1. 移除 SetUID 位 (主要措施): 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是移除 rxvt 二进制文件上的 SetUID 权限。使用命令:
    sudo chmod u-s /path/to/rxvt

    这确保了 rxvt 始终以当前用户的权限运行,即使它被编译了 PRINT_PIPE 功能,也无法用于权限提升。

  2. 软件包更新: 受影响的发行版后续发布了更新后的 rxvt 软件包,新包中要么去除了 SetUID 位,要么重写了代码,在处理用户输入前主动降低权限。
  3. 安全编译实践: 从这一漏洞中吸取的教训是,应极力避免为大型、功能复杂的应用程序(如终端模拟器)设置 SetUID root。现代系统更倾向于使用更精细化的权限管理机制,如 Polkit、sudo 等,来按需授予特定功能的最小权限。

6 现代安全启示

CVE-1999-1186 尽管是一个古老的漏洞,但其背后蕴含的安全原则至今仍有重要意义:

  • 最小权限原则: 这是最重要的安全原则之一。任何程序都不应被授予超过其完成特定任务所必需的权限。将复杂的终端模拟器设置为 SetUID root 严重违背了这一原则。
  • 对用户输入保持绝对怀疑: 任何来自非特权用户的数据(包括命令行参数、环境变量、文件输入等)在特权上下文中都必须经过严格、安全的验证和处理。
  • 特权分离: 现代安全设计强调将特权操作隔离到小型、专注的模块中,而不是让整个应用程序都拥有高权限。

7 结论

CVE-1999-1186 是一个典型的因不当使用 SetUID 机制和缺乏输入验证而导致的本地权限提升漏洞。它深刻地揭示了在系统设计中对最小权限原则的忽视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该漏洞及其修复过程推动了 Linux 发行版在软件包默认配置和安全管理上的进步,是信息安全发展史上一个具有教育意义的案例。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