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VE-1999-0117 漏洞分析报告
1. 漏洞概述
CVE-1999-0117 是一个存在于IBM AIX操作系统中的本地权限提升漏洞。该漏洞允许本地用户通过passwd
命令的缺陷获得系统的root访问权限。根据CVE的描述,这是一个早期发现的高危安全漏洞[citation:4]。
2. 漏洞背景与技术原理
2.1 AIX权限管理背景
在传统的UNIX操作系统中,包括AIX在内的系统通常定义一个名为root的单系统管理员账户(UID为0),该账户可以执行所有特权系统管理任务。这种依赖单一用户进行所有系统管理任务的模式在职责分离方面存在问题[citation:6]。
2.2 SetUID机制与安全隐患
UNIX操作系统的访问控制历来是通过使用与进程关联的UID来确定访问权限的。而root的UID为0的传统被允许绕过权限检查。因此,以root用户身份运行的进程可以通过任何访问检查并执行任何操作[citation:6]。
SetUID概念允许命令在以调用该命令的用户不同的身份下运行。当普通用户需要完成特权任务时,这是必要的。AIX中的passwd
命令就是一个典型例子:由于普通用户无法访问存储用户密码的文件,因此需要额外特权来更改用户密码,所以passwd
命令被设置为SetUID到root用户[citation:6]。
2.3 漏洞形成原理
虽然SetUID概念提供了所需的功能,但它带有固有风险。由于SetUID程序实际上是在root上下文中运行的,如果攻击者在程序退出之前成功接管程序,那么攻击者将拥有root的所有权限,可以绕过所有操作系统访问检查并执行所有操作[citation:6]。
在CVE-1999-0117的具体案例中,AIX的passwd
命令的实现存在缺陷,未能正确限制权限提升的边界,导致本地用户可以利用这一缺陷获得完整的root访问权限。
3. 漏洞危害评估
3.1 危险等级
根据漏洞危险等级划分标准,此类允许本地用户获得root权限的漏洞属于高危漏洞(某些分类中可能定义为”紧急”级别)。这类漏洞的利用可以导致执行恶意代码或权限提升,对系统安全造成严重威胁[citation:5]。
3.2 影响范围
- 受影响系统:IBM AIX操作系统(具体版本范围由于信息有限无法确定)
- 漏洞类型:本地权限提升漏洞(本地利用漏洞)
- 攻击前提:攻击者需要在本机拥有普通用户访问权限[citation:5]
4. 漏洞分类与特性
4.1 按照利用地点分类
此类漏洞属于本地利用漏洞,攻击者必须在本机拥有访问权限的前提下才能攻击并利用该漏洞[citation:5]。
4.2 按照形成原因分类
根据漏洞触发原因,此漏洞可能属于设计错误漏洞(由于程序设计错误而导致的漏洞)或访问验证错误漏洞(程序的访问验证部分存在逻辑错误,使攻击者可以绕过访问控制)[citation:5]。
4.3 漏洞特点
- 高危害性:成功利用可导致攻击者获得系统最高权限
- 隐蔽性:在正常情况下不会对系统安全造成危害,只有被攻击者利用时才会产生影响[citation:5]
- 持久性:此类漏洞会伴随受影响系统的整个生命周期[citation:5]
5. 修复建议与缓解措施
5.1 基本原则
遵循最小权限原则,只分配给程序root用户特权的一个子集,以便降低威胁[citation:6]。更好的解决方案是仅将root用户特权的一个子集分配给程序,遵循最小特权原则,从而减轻威胁[citation:6]。
5.2 具体措施
- 官方补丁:应当应用IBM发布的相应安全补丁
- 权限审查:定期审查SetUID程序的权限设置
- 访问控制:实施适当的访问控制策略,限制普通用户的不必要权限
6. 历史意义与启示
CVE-1999-0117是早期发现的SetUID机制安全漏洞的典型代表,它揭示了传统UNIX权限管理模型中的固有安全隐患。此类漏洞促进了更加细粒度的权限控制机制的发展,如RBAC(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等更加安全的权限管理方案[citation:6]。
该漏洞也体现了CVE标准在信息安全领域的重要性,它为漏洞提供了唯一的标识和标准化的描述,使不同的漏洞库和安全工具能够共享数据[citation:4][citation:5]。
注:由于该漏洞发现时间较早(1999年),部分详细技术细节和影响的确切版本范围在现有可查资料中不够完整。在实际应用中,建议参考IBM官方安全公告获取最准确的修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