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VE-1999-1489 漏洞分析报告
1 漏洞概述
CVE-1999-1489 是一个存在于 Slackware Linux 3.1 系统中的 本地权限提升漏洞。该漏洞位于 XFree86 套件中的 SuperProbe 程序的 TestChip 函数内,由于对用户输入的边界检查不足,存在缓冲区溢出问题。本地攻击者可以通过向 SuperProbe 的 -nopr 参数传递超长字符串,触发溢出,从而可能执行任意代码并获取 root 权限[citation:1]。
2 漏洞原理分析
2.1 漏洞根源:缓冲区溢出
缓冲区溢出的核心在于边界检查缺失导致的内存越界写入[citation:6]。在此漏洞中:
- 缓冲区(Buffer):在
TestChip函数的栈上,存在一个用于存储命令行参数(如-nopr参数值)的固定大小的字符数组(缓冲区)。 - 溢出(Overflow):当 SuperProbe 处理
-nopr参数时,程序未验证用户提供的参数字符串长度,直接使用不安全的字符串操作函数(如strcpy)将其复制到固定大小的栈上缓冲区。如果用户提供的字符串长度超过了缓冲区的设计容量,多余的数据就会覆盖缓冲区相邻的内存区域[citation:6]。
2.2 内存布局与利用机制
在32位Linux系统的进程内存空间中,栈(Stack) 用于函数调用,存储局部变量、函数返回地址等关键数据。栈是向下生长的(地址递减),每次函数调用都会在栈上创建一个栈帧(Stack Frame)[citation:6]。
以典型的栈帧结构为例,TestChip 函数执行时,其栈帧可能包含以下内容(从高地址到低地址):
- 函数返回地址(Return Address):
TestChip函数执行完毕后,CPU应跳转回的上层指令地址。 - 调用函数的栈基址(Old EBP / Saved Frame Pointer):用于恢复调用函数(如
main函数)的栈帧。 - 局部变量区:包括存在漏洞的固定大小字符数组(例如
char buffer[128])。
当攻击者提供一个超长的 -nopr 参数字符串(例如远超过128字节)时,复制操作将导致:
- 首先填满
buffer。 - 随后覆盖其后的 Old EBP。
- 最终覆盖关键的 函数返回地址[citation:6]。
通过精确构造输入字符串,攻击者可以控制并覆盖函数返回地址,将其指向预先植入在栈上的恶意代码(Shellcode)的地址。当 TestChip 函数执行完毕并尝试返回时,CPU将跳转到被篡改的地址,从而执行攻击者指定的任意代码。由于 SuperProbe 程序通常以 root 权限运行(用于直接检测硬件),成功利用此漏洞即可直接获得 root 权限的 shell[citation:1][citation:6]。
3 漏洞影响与危害评估
3.1 直接影响:本地权限提升
此漏洞允许本地低权限用户在受影响的系统上提升至 root 权限[citation:1]。攻击者无需特殊身份或网络访问权限,只需能在系统上执行命令并运行 SuperProbe 程序即可。
3.2 潜在危害
- 完全系统控制:获得 root 权限意味着对操作系统的完全控制。
- 敏感信息窃取:可访问系统上的所有文件和数据。
- 持久化后门安装:可在系统中安装 rootkit 或其他后门程序,实现长期控制。
- 攻击跳板:可能以此系统为跳板,进一步攻击网络内的其他主机。
3.3 受影响范围
- 确认受影响的系统:Slackware Linux 3.1。
- 可能受影响的系统:其他使用了存在漏洞版本 XFree86 SuperProbe 的 Linux 发行版。
4 漏洞复现与利用思路
4.1 信息收集
- 确认目标系统:使用
uname -a或检查/etc/os-release等文件,确认系统为 Slackware Linux 3.1 或类似版本[citation:9]。 - 检查 SuperProbe:确认系统中是否存在 SuperProbe 程序,并检查其是否具有 SetUID 权限位(如
ls -l /usr/X11R6/bin/SuperProbe),这通常意味着该程序以 root 权限运行[citation:9]。
4.2 利用代码(Exploit)编写要点
- 确定偏移量:需精确计算填充数据长度,以确保准确覆盖返回地址。这可能需要通过调试或多次尝试(如使用字符模式序列)来确定[citation:7][citation:8]。
- 构造 Shellcode:编写或获取用于生成 root shell 的机器代码(Shellcode)。需考虑架构(如 i386)和避免空字符。
- 构建攻击载荷(Payload):最终的输入字符串结构可能为:
[NOP 雪橇] [Shellcode] [填充数据] [覆盖的返回地址]。- NOP 雪橇(NOP Sled):一系列空操作指令,用于增加命中 Shellcode 的几率。
- 返回地址:指向栈上 NOP 雪橇或 Shellcode 起始位置的地址(需猜测或泄漏栈地址)。
4.3 执行攻击
在命令行中执行类似以下命令(具体参数和长度需根据实际 Exploit 调整):
/usr/X11R6/bin/SuperProbe -nopr `perl -e 'print "A" x 256 . "\x78\x56\x34\x12"'`
如果漏洞利用成功,应能获得一个具有 root 权限的命令行窗口[citation:7][citation:8]。
5 修复方案与缓解措施
5.1 根本修复
- 升级系统或软件包:将 Slackware Linux 升级到不受影响的版本,或升级 XFree86 套件到已修复此漏洞的版本。这是最推荐的解决方案[citation:9]。
5.2 临时缓解措施
- 移除 SetUID 位:如果系统不需要使用 SuperProbe,可以移除其 SetUID 权限,使其不再以 root 权限运行。例如:
sudo chmod u-s /usr/X11R6/bin/SuperProbe注意:这可能会影响正常的硬件检测功能。
- 严格权限控制:通过文件系统权限,限制普通用户执行 SuperProbe 程序。
5.3 安全开发建议
- 使用安全函数:在编程中,使用如
strncpy等具有长度限制的字符串函数替代strcpy等不安全函数[citation:6]。 - 启用编译时保护:现代编译器提供了栈保护(如 Stack Canaries)、地址空间布局随机化(ASLR)等机制,能有效增加漏洞利用难度。
6 总结
CVE-1999-1489 是早期 Linux 系统中一个典型的栈缓冲区溢出漏洞,其根源在于对用户输入缺乏严格的边界检查。该漏洞体现了在软件开发中,特别是涉及权限提升的程序中,进行安全编码和严格的输入验证的重要性。尽管这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漏洞,但其揭示的原理对当今的软件安全开发仍具有重要的警示意义[citation:1][citation:6]。
免责声明:本报告内容仅用于网络安全技术研究、教育与知识分享。任何个人或组织不得将报告中描述的方法用于任何未经授权的网络攻击或违法活动。使用者因此产生的一切法律后果,作者不承担任何责任。
